近年来,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,网络购物已成为大众消费的重要渠道,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。从目不暇接的电商平台到无处不在的直播带货,网络购物凭借其便捷性、多样性和高性价比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。这不仅方便了消费者的日常生活,也通过创新商业模式,有效激发了内需,为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机遇。
临近春节,网上年货节的热闹氛围扑面而来,从零食特产到家电家具,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活动,吸引消费者囤积年货。直播间内,主播们热情高涨,促销手段层出不穷;评论区中,消费者互动热烈,纷纷下单以备年节所需。然而,在这片消费热潮的背后,也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。
随着网络购物规模的扩大,一些消费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愈加明显,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合法权益。例如,有消费者遭遇了购物陷阱,所谓的“优惠价格”往往暗藏虚假折扣,预售商品频频出现延期发货,甚至出现了货不对版、质量堪忧的情况。此外,直播带货中虚假宣传现象也多次登上热搜,个别主播夸大商品功能或故意隐瞒缺陷,导致消费者购买后满心期待化为泡影。如何进一步改善网络消费环境,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,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营造安全有序的网络消费环境,离不开法律和监管的有力支撑,各方需共同努力,构建透明、安全的网络购物环境。法律规范是网络消费市场的基石,它为消费者提供了坚实的保护屏障。我国现有的《电子商务法》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等法律法规为网络消费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支撑。但随着网络购物行业的不断发展,这些法律法规应当与时俱进。例如,针对直播带货中的虚假宣传问题,相关法律应明确要求平台建立主播资质审核机制,并对不当行为进行严惩。
新华社发 朱慧卿作
就监管方面来说,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网络购物平台和商家的监督力度,一旦发现不良经营行为,要及时纠正,并依法进行处罚,将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示。电商平台作为重要的参与者,也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,应设立高效、便捷的在线投诉和处理机制,确保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能迅速得到妥善处理。
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,在购物时应多关注商品的真实评价、商家的信誉和售后服务,避免盲目跟风和冲动消费;在权益受损时,应主动利用12315等投诉渠道,依法维护自身权益;电商平台和商家也应从长远出发,诚信经营,避免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“网购”既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。在法律法规完善、监管机制健全、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的基础上,网络消费环境才会变得更加安全、透明和公平,才能让每一位消费者真正享受到更加美好的数字生活。(流浪的船长)(图片源自网络)